《现象学与分析哲学融合近路中的自我问题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社科处 作者: 李忠伟 发布时间:2021-01-08

华侨大学李忠伟教授所著成果《现象学与分析哲学融合近路中的自我问题研究》,获2019年“福建省第十三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获奖成果简介

  

  《现象学与分析哲学融合近路中的自我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12期,论文,25000字。(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19年第3期转载;《新华文摘》2019年第8期论点摘登) 。

  C:UserslenovoDesktop微信图片_20201228101202.jpg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方法论上,本文融合现象学和分析哲学的方法与资源,既进行现象学描述,又开展哲学分析和论证,试图得到具有现象学明证性和论证严格性的哲学洞见和理论。

  本文的意义在于能说明:1.体验或者意识自身必然蕴含体验性自我存在,因为任何体验都预设主体性的体验者。这样的“自我”被称为“现象自我”。2.回到现象性的意识体验的领域,以时间意识为切入口,对意识体验自身进行反思与分析,追问现象自我的本性。3.本原自我在经验世界和时间性事物中无迹可寻,然而相对于经验世界和时间性的事物(包括具体的意识体验),却是先验始基,因而具有更为深刻的真实性。

  二、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

  (一)主要内容

  所谓“自我”存在吗?自我的本质是什么?根据“现象进路”,体验或者意识自身必然蕴含体验性自我存在,因为任何体验都必然预设主体性的体验者。这样的“自我”被称为“现象自我”(Phenomenal Self)。这种自我概念只设定了它是意识体验的主体,并不涉及实体性(包 括物质实体和心灵实体)、社会交互性、叙事性等因素,故而又被称为“极简自我”、“单薄主体”。因为任何真正自我或主体必然有体验维度,而体验又必然有体验者,即现象自我。在综合了现象学与分析哲学中的方法和思想资源后,在现象进路下,从意识体验的确定性出发,现象自我的必然存在得到确证,揭示出现象自我乃是具有先验本源性的本原自我,这是自我的核心含义。自我虽然具有原则上的隐微性。但概念分析、思想实验、现象学反思、最佳说明推理在一起能较好地论证现象自我是存在的。现象自我具有与意识体验的不可分离性、极简性、核心性与前反思性等特征。回到现象性的意识体验的领域,以时间意识为切入口,来对意识体验自身进行反思与分析,追问现象自我的本性,本文最终触碰到了深层的本原现象自我。根据本原自我理论,“绝对意识之流”使得意识体验的时间性得以可能,但自身不再具有时间性。相应地,作为绝对意识之流所蕴含的“绝对者”,本原的现象自我自身也是非时间性的。 时间性是具体意识体验的形式。绝对意识之流的非时间性,使得其所蕴含的现象自我与具体意识体验分野更为显著。本原自我概念作为先验性的概念,可能遭遇不融贯性、错置性和空洞性的质疑。本原自我概念是融贯的,并尝试用先验方法来说明经验主体的意识的统一基础。 然而,正是本原的现象自我,使得意识体验具有统一性以及主体(观)性等特性。根据这种概念,本原自我虽是原则上隐微的,但可以发现它具有先验性、主体极性、独特的单一性以及无内容性。本原自我在经验世界和时间性事物中无迹可寻,然而相对于经验世界和时间性的事物(包括具体的意识体验),却是先验始基,因而具有更为深刻的真实性。作为意识主体的本原自我是核心意义上的自我。理解该种自我,为理解各种意义上的自我,如社会自我、实体自我、叙事自我提供了基础;还将为理解自我与世界、自我与他人、自我与身体等同样非常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奠基。

  (二)重要观点

  1.体验或者意识自身必然蕴含体验性自我存在,因为任何体验都预设主体性的体验者。这样的“自我”被称为“现象自我”(Phenomenal Self)。这种自我概念只设定它是意识体验的主体,并不涉及实体性(包括物质实体和心灵实体)、社会交互性、叙事性等因素,故而又被称为“极简自我”、“单薄主体”。
     2.任何意识体验的体验性和意识性都有主体性维度,故而意识自身就蕴含体验性的或现象自我的存在。
     3.意识自身的统一性和自我的统一性的理论与对自我本性的理解息息相关。自我理论能否说明意识和自我的统一性,成为检测其是否融贯的重要标准。
     4.我们体验到的自我,其终极基础实际上就是渗透了所有体验的“本原自我”,故而本原自我是具体的、实在的,而非是抽象或虚构的构建物。
     5.“绝对意识之流”使得意识体验的时间性得以可能,但自身不再具有时间性。相应地,作为绝对意识之流所蕴含的“绝对者”,本原的现象自我自身也是非时间性的。……本原自我虽是原则上隐微的,但可以发现它具有先验性、主体极性、独特的单一性以及无内容性。
     6.本原自我在经验世界和时间性事物中无迹可寻,然而相对于经验世界和时间性的事物(包括具体的意识体验),却是先验始基,因而具有更为深刻的真实性。作为意识主体的本原自我是核心意义上的自我。理解该种自我,为理解各种意义上的自我,如社会自我、实体自我、叙事自我提供了基础;还将为理解自我与世界、自我与他人、自我与身体等同样非常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奠基。

  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1.本文论证,意识体验必然预设本原自我,本原自我相对于经验世界和时间性的事物(包括具体的意识体验),是先验始基,具有更为深刻的真实性。本原自我为各种意义上的自我,如社会自我、实体自我、叙事自我提供了基础;还试图为理解自我与世界、自我与他人、自我与身体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前提。
     2.本文在哲学方法论上,试图融合现象学与分析哲学路径中的相关方法与资源,虽有一定难度,但亦有一定的开创性和理论前景。

  

  

  作者简介

  李忠伟,男,1984年生,湖北监利人,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和德国科隆大学联合培养。曾任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哲学系主任、副院长。2020年9月入职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任百人计划研究员(文科A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外国哲学,方向为现象学、分析哲学、德国哲学。出版译著《胡塞尔现象学》(2007),专著《回到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2013年)。近年来,李忠伟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Comparative and Continental Philosophy等中英文杂志,发表论文近20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十余次。近年主持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得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主要学术兼职为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驻访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