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阳光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发布时间:2020-12-02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11月29日上午,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阳光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在阳光学院行政楼608会议室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报告会,并展开了深入研讨。
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田满文博士认为,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高质量发展的新思想。关键在于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高质量供给体系建设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这对于数字经济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起到很重要的引导作用,中心将沿着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数字经济理论、技术、产业及政策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战略性问题。
中心核心研究员、副院长刘正桥博士认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了未来中国发展建设中的十二个方面的重要举措。其中,会议提到: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数字化发展。这条举措与我们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拟研究的领域高度吻合。我们应该领会会议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遵守省社科规划办的要求、利用学校搭建的平台、发挥团队优势、提高效率,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对数字福建及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热点及痛点加大研究力度,提出科学的解决办法,为地方政府及企业献言献策。
中心核心研究员、科研处副处长王楚红博士认为,“数字福建”背景下数字人才的相关问题研究,数字经济的深化发展,既改变了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也带来新的就业生态,同时催生出人才流动的新趋势。在数字经济的变革浪潮之中,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流动的背后则是人力资源的配置。挖掘数字福建进程中数字人才流动的新特征、新趋势,建立“宏观-中观-微观”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框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推动福建省实现“人口红利” 向 “人才红利” 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研究价值。
中心核心研究员、副处长王永华博士认为,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充分肯定了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基础上,强调了现有的突出问题,也是未来工作的重点方向。会议指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这些问题很多都可以放在数字经济视野中考察,或者说提出数字经济的解决方案。数字经济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外延是极其广阔的。例如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数字经济扶贫,大量贫困地区群众通过本地特色产业结合电商,实现了就地脱贫。因此,除了数字经济表面的技术特征,其社会意义十分深远,也会塑造新的社会观念,这些反过来又会影响经济。作为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
中心核心研究员、院长助理艾良友博士认为,“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技术正逐渐渗透到产业发展全过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动力。目前,福建省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数字赋能平台发展,但还存在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面不广、融合度不深、融合效应不强等问题,亟需从理论与实践层面研究数字技术与福建省产业深度融合的模式、机制与政策,为加快福建省高质量发展、推动数字福建升级提供重要力量。
研究中心成员均从各自研究视角讨论学习体会,表示要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贯彻落实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加快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建设,为赋能福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新疆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青海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西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重庆市社会科学界
- 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广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江苏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内蒙古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