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辉: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来源: 福建省社科联 发布时间:2012-08-01
林 辉
2012年7月30日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工作会议4月25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科院院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陈奎元主持会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各省区市党委宣传部分管社科理论工作的副部长、社科规划办主任,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3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一、认清大局大势、把握机遇挑战,进一步增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责任感使命感。总的看,十六大以来,哲学社会科学巩固发展了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彰显了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实践证明,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爱党爱国、服务人民,具有很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创造力,是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队伍。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强烈呼唤振兴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热切期盼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云山同志强调,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深刻变革的世界格局中更好地维护我国战略利益,赋予哲学社会科学新的重要历史任务;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赋予哲学社会科学新的重要历史任务;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赋予哲学社会科学新的重要历史任务;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胜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赋予哲学社会科学新的重要历史任务。综观国际国内形势,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在,但机遇大于挑战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对哲学社会科学来说同样是这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实践创造,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不竭源泉;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大力支持,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良好环境。面对新的形式、新的任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定要提升自觉自信,增强责任担当,更好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二、认真总结经验、坚持基本遵循,不断深化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领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方针和原则。在新的形势下,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系统总结多年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深化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云山同志强调,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改革发展的新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世代化、大众化,不断焕发科学理论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二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把持“二为”方向与贯彻“双百”方针的关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激发创造活力、推动学术创新的基本方针。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统一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具体实践之中。我们要认真贯彻“二为”方向与和“双百”方针,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坚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史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党和人民事业。三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传承借鉴与创新发展的关系;传承借鉴是创新发展的基础,创新发展是最好的传承借鉴。每一种学术理论都离不开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更离不开创新突破和丰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我国学术创新发展,必须承续民族传统、秉持开放包容,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四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繁荣发展与引导管理的关系;繁荣发展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目标,引导管理是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手段。要坚持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在繁荣发展中加强引导和创新管理,在有效引导和科学管理中促进繁荣发展。五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学术追求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历史使命感,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个人理想和价值追求同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学术探索和理论创造融入到促进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民族振兴之中,努力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有卓越贡献的学问家。
三、紧扣时代脉搏、聚焦中国问题,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突出研究重点,组织力量攻关,更好地服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云山同志强调,一是深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研究,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阐释好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推动当代中国马史思主义不断丰富和发展,始终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哲学社会科学战线第一位的责任。一要深入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要深入研究阐释科学发展观。三要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二是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着力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一要深入研究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三是积极探索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三是深化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研究,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研究回答好时代提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展现自身优势、实现自身价值的客观要求。一要积极研究回答推进改革发展的重大实践课题。二要积极研究回答社会普遍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三要积极研究回答人们高度关注的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四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研究,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鲜明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和战略举措。一要深入研究阐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二要深入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深刻内涵。三要深入研究解决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五是深化重大国际问题研究,着力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哲学社会科学战线要从中国日益走向国际舞台中央的实际出发,以更为开阔的视野深化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研究。一要深入研究国际金融危机对当今世界的深刻影响。二要深入研究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对国家文化安全提出的新挑战。三要深入研究国际格局的新变化新趋势。六是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着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是党中央立足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实际、着眼提高我国学术创新能力提出的战略举措,是提升中国学术自觉自信、增强中国学术时代感和吸引力的必然要求。一要大力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体系创新。二要大力推进学术话语体系创新。三要大力推进科研管理体系创新。
四、提高思想认识、深化“走转改”,建设一支植根实践、服务人民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关键是队伍,最终靠人才。要巩固成果,乘势而上,把“走转改”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认识上有新提高、在实践上有新成效,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云山同志强调,“走转改”是贯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解决哲学社会科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根本要求;在社科界深化“走转改”,就是要针对目前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的理论脱离实践、不重视不善于调研的现象,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开展调查研究,置身于改革开放火热现实中搜集典型案例,扎根在人民群众实际生活中挖掘鲜活素材,真正把理论研究的关注点聚焦到实践上来,在深入实践中寻找创新源泉,在服务实践中检验理论价值。“走转改”是坚持党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性质、解决哲学社会科学“为了谁、依靠谁”的重要途径;在社科界深化“走转改”,就是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摆正同群众的关系,密切同群众的联系,落实服务人民的要求;始终坚持“心系民生”、“为民立言”,以大众的视角观察社会现实,以朴素的感情关照百姓生活,以鲜明的态度维护群众利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评价作为最高标准,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诉求和呼声,确定研究方向,明确研究任务,创造研究成果,真正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贯穿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全过程。“走转改”是把握人才成长规律、解决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什么队伍、怎样建设队伍”的有效载体。在社科界深化“走转改”,就是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走进基层和群众中增强社会责任、提升学术境界,在深入实践中锤炼思想品质、增强创新能力;就是要引导广大专家学者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培育优良文风,以立足实际、反映实践的理论创造,以深入浅出、生动清新的理论表述,彰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新风貌,塑造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的良好形象。希望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把深化“走转改”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探索有效办法、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把“走转改”要求贯彻到科研组织、项目研究、成果评价、教育培训、学术交流等实际工作之中,推动建设一支植根实践、服务人民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 新疆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青海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西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重庆市社会科学界
- 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广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江苏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内蒙古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