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成果:《清代木刻版闽南语歌仔册考释》

发布时间:2022-06-21


f1096856e3f54e8cd92176c2107ee0c

 

  获奖成果

  福建师范大学黄科安教授著《清代木刻版闽南语歌仔册考释》一文,获2021年“福建省第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成果简介

  歌仔册,亦称“念歌”、“歌仔”、“歌册”,在中国大陆其他地域这类体裁也称为“唱本”或“俗曲唱本”。它既说且唱、内容广博,涵纳了中国民间故事、历史传说、社会新闻、劝世教化等题材,淋漓尽致地演绎出海峡两岸先民在礼俗、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记忆。歌仔册既起到对闽南民众的识字启蒙和伦理教化的作用,也承载着闽南人“最亲切的写真”,并伴随着闽南人“过番”的脚步流播至海峡彼岸的台湾地区和东南亚诸国。

  该成果的研究主要内容分为四个方面:第一,透过文献稽考,以国家图书馆馆藏的《陈三歌》(1779),纠正汉学家龙彼得认为1826年为现存最早闽南语歌仔册的观点;考证“牛津本”的时限为1826-1867年,比龙彼得推测的下限时间往前压缩9年;第二,透过图表统计,“牛津本”为19种25首,“台图本”为23种30首,厘清前人数据统计出现的偏差;第三,透过比较分析,发现“台图本”与“牛津本”的版本重复高达13种,显示二者极深的渊源关系;第四,校正命名的不严谨,批评某些台湾学者将该批文献称为“台湾俗曲集”或 “清道光咸丰闽南语歌仔册选注”等。

  该文借助文献稽考、图表统计、比较分析三种研究方式,对该批歌仔册的版本、题名、题材、语言等相关信息进行抽丝剥茧,去伪存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二者的“身世”之谜,并透过对二者的比对、统计、考辨和分析,发掘其间异同,以彰显各自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

  歌仔册生动诠释海峡两岸民众共同承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前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重视“非遗”文化传承的大背景下,关注和发掘该批清代遗存下来的木刻版歌仔册文献,能够有效厘清闽南语歌仔册的前世今生,甄别其所栖身的闽南文化土壤。两岸学者也可互鉴治学之特长,透过歌仔册的探讨与交流,深化文化认同的架构基础和精神纽带。 

  71e7190ac986fed27fb73efa9d011b3

  

  作者简介

  黄科安,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尤其在中国现代散文、延安文学、闽南文化与戏曲等学术领域,研究成果突出,代表性论著在本领域中产生一定的影响。著有《20世纪中国散文名家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心态篇》(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