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学传承发展研究中心简介
发布时间:2014-12-16
中华文学传承发展研究中心依托福建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和3个福建省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以及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以闽台语言文献与文学交流、文体学、中华文学域外传播、当代文学及语文教育研究为特色研究方向。围绕国家提高文化软实力与福建省社会文化发展的重大需求,在全球化语境中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更好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社会文化发展以及闽台文化合作交流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研究中心聘任国内着名专家担任顾问和学术指导,对中心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2004年10月,获批建设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人文福建发展研究中心,并于2011年评为省高校优秀社科研究基地。中心首席专家汪文顶教授,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及博士点带头人,福建省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人,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咨询专家。基地主任郑家建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多次获得教育部“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以及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被评为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咨询专家,并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民进福建省委副主委及其他国内学术团体重要职务。研究中心28位成员中,20位具有博士学位,15位担任博士生导师,平均年龄46岁,年富力强,学缘和专业结构合理。研究中心成员近五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23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4项,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31项,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高水平学术着作80余部。研究人员还分别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中国语文》等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400余篇学术论文。
研究中心将在积极统筹合理安排资金的前提下,联系整合省内乃至国内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的学术资源,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打造一个在全球化语境中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重点研究基地。以国家社会文化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研究项目为纽带,以研究方向组成的创新团队为载体,以出精品成果为目标,努力强化特色与优势。在具体研究中组织科研创新团队、产出重大研究成果、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提供社会咨询服务、培养优秀科研骨干、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
主要研究方向:
本中心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四项重大学术课题,四项课题均以问题为导向,结合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既有学术传统与当前国家社会发展需求而设定。研究主体整合了具有跨学科背景的优秀科研人才作为团队主力,并吸纳科研新秀和研究生加入,结构合理,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四项课题方向分别为:
之一:闽台语言文献与文学交流(负责人:林志强教授、郑家建教授)
之二:文体学研究(负责人:李小荣教授)
之三:中华文学域外传播研究(负责人:葛桂录教授)
之四:当代文学教育、语文教育研究(负责人:赖瑞云研究员)
首席专家汪文顶简介
汪文顶,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1978年起担任俞元桂先生的学术助手,参与中国现代散文研究的草创工作,1983年至1987年师从俞元桂先生攻读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及博士点带头人,福建省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咨询专家。1997年被评为“福建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青年工作者(十佳)”。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散文,致力于在已有的现代散文史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散文的文体学、风格学研究,努力建构中国现代散文研究的史、论、学三个层次的学术格局。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现代散文学的中外整合与理论建构》等重要课题的研究工作。代表性着作有:《中国现代散文史》(合作,获全国第二届优秀教材奖)、《现代散文史论》(独立,1998年获福建省第三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无声的河流:现代散文论集》、《现代散文学初探——汪文顶学术自选集》等。代表性论文有:《英国随笔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影响》、《五四散文抒情体式的变革与创新》、《冰心散文的审美价值》(均载《文学评论》),《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再出发》(合作),获福建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声望。
基地主任郑家建简介
郑家建,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民进福建省委副主委;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副秘书长,福建省文学学会秘书长,福建省美学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文化产业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咨询专家。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学术专长:鲁迅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研究。关于《故事新编》研究的学术成果曾被《中国鲁迅学通史》(张梦阳着,广东教育出版社)列为专节予以评价。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各1项。独立承担并完成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学术着作7部。在《文学评论》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2000年获福建省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同年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01年被评为福建省第二届社科优秀青年工作者(十佳),2002年获福建省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和青年佳作奖各1项,同年获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2003年获教育部“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2004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获福建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2009年获福建省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获第六届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参与),同年被评为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2011年获福建省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2012年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奖三等奖,2014年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持人)。
- 新疆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青海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西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重庆市社会科学界
- 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广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江苏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内蒙古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