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生活哲学研究中心花威副教授赴北京参加学术会议
来源: 华侨大学生活哲学研究中心 作者: 黄晓瑞 发布时间:2015-12-15
在2015年10月17-18日,华侨大学生活哲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花威副教授应邀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与历史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文艺复兴思想论坛·文艺复兴:从中世纪到早期现代”。本次会议邀请到近30位来自国内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以“文艺复兴”为主题,分别讨论了“从中世纪到现代”、“早期人文主义”、“马基雅维利与现代政治哲学”、“文艺复兴的新哲学”、“文艺复兴的政治学理论”和“宗教改革”等六个分议题。这次论坛是一次跨学科、多视角、有深度的学术盛会,得到中国社会科学网、光明日报、《哲学门》和《哲学动态》等主流学术媒介的持续报道。
花威副教授宣读论文“彼特拉克、《秘密》与自我的治疗”,其中从“《秘密》的写作处境”、“意愿、accidia与自我欺骗”、“劳拉、荣耀与爱的方向”和“奥古斯丁的多重面相”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并试图论证,作为基督教作品的《秘密》(Secretum)并没有正确理解和吸纳奥古斯丁神哲学,反而开始发展出非奥古斯丁传统的人文主义基督教,以满足自我而非弃绝自我的方式来关心自我,实现了对自我的新型治疗。
在2015年10月23-24日,我中心花威副教授应邀参加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香港道风山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南开大学文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和河南大学圣经研究所协办的“第五届圣经与文学阐释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邀请到近70位来自大陆、港台和美国的圣经学者,围绕着新旧约圣经的理解、翻译、影响、汉译和在中国的传播等主题展开探讨。
花威副教授宣读论文“《罗马书》7:14-25与罪的辖制:对保罗罪论的再考察”。其中认为,在对《罗马书》7:14-25的研究中,自奥古斯丁以降的道德心理学解释进路多将之解释为意愿自身的内在分裂,作为对罪的公义惩罚的表征。然而,这种解读似乎偏离了保罗的意愿学说,不仅没有解决愿善行恶的难题,反而忽略了意愿自身的独立的向善能力,使道德主体陷入到内在的背谬,彻底剥夺了它克服这种背谬的能力。不同于奥古斯丁的意愿哲学,保罗神学中的意愿具有自己的单一性,即使不能行出来善,但完全可以独立地意愿善,愿善行恶不是出于意愿自身的内在分裂或同时存在着两个彼此对立的意愿,而是出于罪的强力辖制,在上帝的恩典破除了这种辖制之后,意愿就可以实际地行出来善。(通讯员 黄晓瑞)
- 新疆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青海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西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重庆市社会科学界
- 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广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江苏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内蒙古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